查看原文
其他

最大的浪费不是贵,而是买来不用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0-02-21

「高频刚需」其实是构建互联网产品的一个基本原则,但这一原则也可以用于消费领域。对于「高频刚需」,最好的描述是「牙刷原则」,大意如下:

一个好的工具,就要像牙刷一样,每天会被用户至少使用两次。

对大多数互联网产品,如果无法做到「高频刚需」,则会被严重质疑。

分解「高频刚需」这个词,其实包含双重意义,第一、「使用频率高」,比如上面提到的牙刷;第二是「刚需」,即不是伪需求。比如一个喝水的杯子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刚需,但是一个能计量喝水多少的「智能水杯」却极有可能是一个伪需求。

使用频率高,又没有替代品的一般都是「刚需」,但是「刚需」的东西,未必是高频,比如网银App,可能每个月只需要打开一两次,但是你却无法删除它。

「高频刚需」的理念也可以用于消费领域。在大家都乐观,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,我们的消费原则就是「买买买」,钱不够的话「借借借」。但是当大家转为悲观的时候,我们的消费原则必须做出调整。有些人认为是「省省省」和「攒攒攒」,但我觉得仅仅这样做未必好,而且会影响未来的发展。所以借鉴互联网产品的原则,我认为大家应该更多的关注「高频刚需」,把有限的支出尽量花在符合「高频刚需」的事物上,尤其是工具。

我曾在朋友圈、知识星球感叹过:

最大的浪费不是贵,而是买来不用。

这是我最近对于消费观的一次反思,我反思哪些钱花的值,哪些钱花的不值。这与「高频刚需」的精神非常契合。

列举我最近觉得很值,越来越值的几件东西,第一是iMac Pro,第二是iPhone X,第三是Apogee Mic Plus麦克风、第四是理光GR、第五是Ulysses(Mac + iOS版本)。这几件东西的共同特点第一是高频刚需,每日使用;第二都是「生产力工具」。

单独看这几个物品,单价都不低,而且相比于同类其他的「替代品」,都要相对较贵一些,但是综合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的成本,却一点也不高。如果把这些物品的成本分摊到每一天,甚至分摊到每个小时,则「每小时平均使用成本」极低。而这些东西本身带来的工作学习效率的提升,愉悦感的提升,更是数字难以描述。

这其中的关键就是「高频使用」以及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」。高频使用会极大的分摊成本,而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」又最大化了这项花费的回报。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绝对领先的回报二者想加,决定了这些方面的投入是极为划算的。

当然,拿这个原则去反思自己的其他消费,也能看出问题。比如买一个比较贵的相机,却无法每天携带,这无疑会让这项投入显得非常不划算。如果花几分之一的价钱买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相机,这样的投入要理性很多。

除了把资金花在「高频刚需的生产力工具」上,还有一种投入也是非常划算的,就是「放大」上面提到的高频刚需工具效用。如何放大?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于教育本身。比如学习Ulysses的高级使用技能,比如学习摄影技巧或者视频编辑的方法,比如在iPhone或者Mac上安装更好的生产力工具。这些投入都是极为明智的决策,它会让你生产力工具上的投入有更多的回报。这给我们一个启发:围绕一件正确的事情,去加大投入是极为有效的策略。

以上,就是我对于最近消费观的总结和反思,希望我自己未来花钱更加明智,也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。


参考文章:工薪阶层的三重烦恼

前一篇文章:要么今天,要么现在

365天,每天坚持写作之254/365,爱上你的每一天!

只看文章不行动,你会一无所获。在「辉哥奇谭读者群@知识星球」,大家每天都在行动、记录和分享。我鼓励希望想改变的朋友加入这个社群,因为你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氛围。

加入「辉哥奇谭读者社群」,与2100多位朋友共同开始,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步,请扫描如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